濕度計是什么時候出現(xiàn)的?
濕度計是一種測量周圍氣體濕度的儀器。濕度表示的是氣體中的水蒸氣含量,分為濕度和相對濕度。濕度是指氣體中的水蒸氣凈含量,單位為克每立方米。相對濕度是指氣體中水蒸氣含量與相同狀態(tài)下氣體中水蒸氣達到飽和狀態(tài)時的水蒸氣含量的比值,表示方法為RH(%)。
《史記》中記載了一種天平裝置,天平兩邊分別放有土和木炭。《淮南子》一書對這種裝置進行了說明:當天氣干燥時.木炭輕,天平就往土那邊傾斜;當天氣潮濕時,木炭變重,天平就往木炭這邊傾斜。這是對空氣濕度的早測量。
歐洲早的濕度計出現(xiàn)于15世紀,一個意大利人發(fā)明了一種測量濕度的方法。這種方法和中國使用天平裝置的原理相同,在天平一端放一團干燥的棉花,然后在另一端放上相同重量的砝碼。當棉花吸收了空氣中的水蒸氣之后就會變沉,天平就會往棉花這邊傾斜。根據(jù)棉花吸收水蒸氣的多少,可以測定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。
現(xiàn)在使用的濕度計有毛發(fā)濕度計、干濕球濕度計、氯化鋰濕度計等,其原理各不相同,但測量的都是相對濕度。